-
根據人們工作學習的營養需要,熱量分配采用3∶4∶3的三餐分配比例比較適宜,即人們常說的“早餐要吃好,午餐要吃飽,晚餐要吃少”。一般而言,早餐選擇營養豐盛的食物,各營養成分皆有,體積不宜過大;午餐既要補充上午的能量消耗,又要為下午能量消耗做儲備,因此,需要較多的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及維生素、礦物質性食物;晚餐食物體積適中,熱量供給減少,盡量多些蔬菜水果類食物,盡量少些蛋白質和脂肪,以使胃腸道能得到規律性的休息。三餐質與量的配比可以用“早餐吃得像皇帝、中餐吃得像民工、晚餐吃得像公主”來概括。
-
健康的飲食方式還包括以下幾點:
(1)不挑食、不偏食。食物種類很多,營養素組成千差萬別,不挑食、不偏食才能保證營養均衡。 -
(2)既吃葷也吃素。動物性食品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,而素食中則含有豐富的糖類和膳食纖維、礦物質與維生素,兩類食物間的營養素正好互補。因此,必須做到葷素搭配、取長補短,才能有利于健康。
-
(3)適時適量飲食、不暴飲暴食。食物在體內經過胃液和小腸內膽汁、胰液、腸液的消化作用,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,脂肪分解成脂肪酸,糖類分解成葡萄糖,然后這些營養成分經腸壁吸收,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各組織為機體所采用。由于每個階段的消化、吸收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限度,超過限度會損害胃腸道甚至誘發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。一次攝入過多蛋白質、脂肪也難以被充分消化吸收。
-
(4)細嚼慢咽。食物的消化過程是從口腔開始的,通過口腔內的咀嚼作用,食物被切割、磨碎,并與唾液混合。由于唾液的作用,食物中某些成分在口腔內就已開始消化,如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。咀嚼動作不僅能完成口腔內的食物消化作用,還能反射性地引起胃、胰、肝、膽囊、腸等的分泌活動,為后續的消化、吸收準備條件;同時可反射性地刺激飽食中樞,減少食物攝入量。
-
(5)餐時要寬懷、餐后莫用腦。發怒、緊張、哀傷、憂慮等情緒都會減弱消化吸收功能,同時影響味覺。餐后胃腸道需要集中大量血液來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任務,若餐后就從事劇烈運動或用腦,血液流向肌肉或頭部,使得胃腸血量減少,影響消化吸收。
-
(6)少鹽低脂飲食。鹽的攝入量越多,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,鈣的吸收也越差。高鹽飲食也是高血壓形成因素之一,限制鈉鹽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有明顯的降壓作用。脂肪攝入過多,是血脂偏高的直接因素,高血脂是動脈硬化的最大成因。
-
(7)少吃甜食和高熱量食物。甜食主要成分是糖類,其他營養素缺乏。過多的甜食容易導致肥胖,還易形成齲齒。冰激凌、巧克力、蛋糕等高熱量食品,除提供能量外,別的營養成分相對較少。高熱量食品易形成飽腹感,抑制了含其他營養素食物攝取的欲望。
-
(8)早餐吃好,晚餐節制。吃好早餐有利于補充夜間機體的消耗,同時激活人體的消化系統功能。早餐的能量可以為上午工作奠定基礎,同時可以排出膽囊內濃縮的膽汁,防止膽道結石的發生。晚餐吃得豐盛,腸胃消化吸收疲勞,同時能量不能消耗,聚集在體內易形成血液過濃,導致血栓,同時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,易導致肥胖。
健康的飲食方式
簡介
人們的日常生活、學習與工作總是在一定的安排下有序進行的,飲食方式也必須與此相協調;飲食方式的選擇還要考慮到消化系統活動規律,只有這樣才能使膳食中的營養得到充分消化、吸收和利用,從而發揮更大的營養效能。每日膳食餐次、間隔時間應根據胃腸功能恢復和食物從胃排空的時間來確定,中國人一日三餐,每餐間隔時間5-6小時是符合人體生理狀態的。
END
與你的好友共同分享這篇菜譜
Top10總點擊排行榜
24641蘆薈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24262桑椹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11833海藻的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
9484炸蛋絲的方法與技巧
8815年輕人多喝花生豆漿有什么好處
7346冷凍肉和新鮮肉相比是否營養
6977一天喝一杯牛奶有哪些好處
6328熱水焯青菜會破壞營養
5499腌菜種類有哪些?
53510香菜如何保存比較好
Top4熱點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