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法與步驟

  1. 1

    不可喝生水:許多人喜歡喝井水或泉水,殊不知這些生水里往往含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。化驗檢查證明,一滴生水中大約有4000萬個細菌,還有病毒、寄生蟲卵。傷寒、痢疾桿菌在水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。這些病菌喝到肚子里以后,容易發生急性胃腸炎、病毒性肝炎、傷寒及痢疾等傳染病。如果碰到傳染病流行時,更容易生病。因此,未經防疫部門檢驗合格的井水,不要隨便喝,更不要喝大河、小溪中的生水。

    如何科學喝水?
  2. 2

    不要暴飲水:有些人在渴得厲害時,往往喜歡狂飲一陣,這是不對的。水喝得太多,沖淡了胃液,影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也降低了胃的殺菌能力;飲水過多,會使胃處于擴張狀態,同時也增加了心、腎的負擔。

    如何科學喝水?
  3. 3

    大量出汗后宜喝鹽水:在夏天里或進行劇烈運動后,會出許多汗,這時就要適當喝點鹽水。因為大量出汗后,喪失了水分和鹽分,據測定,在100毫升汗液中約含鹽0 1--0.5克,鹽分損失過多,就會感到頭暈眼花、疲乏無力、食欲不振、惡心嘔吐等癥狀。所以,在大量出汗后,應喝含鹽的開水,比例為500毫升水加1克鹽,這樣既解渴,又可防止因缺鹽而出現的身體不適。

    如何科學喝水?
  4. 4

    不要經常喝大量過冷或過熱的水:人體正常的體溫是37度左右,開水在室內冷了,溫度多在20度以下,如果在冬天則溫度更低。經常喝這種溫度的水會使食管及胃粘膜表面血管收縮,影響胃液分泌,使消化功能下降。溫度過高的水對口腔、咽喉、食管、胃的粘膜燙傷而充血,久而久之形成炎性反應,并可使原有的慢性炎癥或潰瘍復發或加重。因此,不要喝過冷或過燙的水,37度左右的溫開水最適宜。

    如何科學喝水?
  5. 5

    不要喝“千滾水”:千滾水是指反復燒過的水。這種水因為反復燒過,水分逐漸蒸發,水中的雜質、無機鹽濃度就相應增高,其中的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,如果攝人過多或長期飲用,會引起腸胃不適,重者可引起中毒。

    如何科學喝水?
  6.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