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繼發性痛經是現在最常見的, 是指以往沒有痛經的表現,以后又得了痛經病。 因為繼發性痛經經常是下腹部盆腔內有了疾病,因此,常常見于已婚的婦女,尤其是結婚后做過人工流產和上環手術者;也常見于多次人工流產后的婦女或者有過剖腹產經歷的婦女。 常見的是流產后子宮內膜異位癥。在正常情況下,子宮腔表面有一層粉色柔軟的膜,此膜就
是子宮內膜。 它隨著月經周期而發生周期性脫落,隨月經血排出體外。如果注意觀察月經血可見其內常常有破碎的膜狀物,這就是脫落的子宮內膜。 如果子宮腔表面覆蓋的內膜進
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,比如到了子宮肌層里、子宮外邊盆腔內的其他器官或其他地方,就是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癥。 -
如果子宮內膜侵犯到子宮肌層,呈彌漫性的發展,叫子宮腺肌病,有的醫生叫這種病為子宮腺肌瘤。 這種病可發生嚴重痛經,是常見的繼發性痛經。
-
為什么常見于結婚后的婦女和做過人工流產的婦女? 因為做人工流產或刮宮操作時,子宮腔內的內膜物隨著吸宮時壓力的提升, 通過輸卵管進入盆腔范圍。也有的婦女是剖腹產后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繼發痛經。這是因為在做手術時,宮腔內的子宮內膜進入了子宮肌肉層,甚至進到腹壁傷口處而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,繼之發生痛經。 還有的繼發性痛經是由于人工流產后發生宮腔粘連、 狹窄造成的。 其他還有上環后或絕育手術后發生盆腔淤血綜合征引起。
-
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、子宮腺肌病平常就有下腹部隱隱疼痛,來月經時疼痛加重,不能忍受,出現惡心、嘔吐、面色蒼白、出冷汗等虛脫的癥狀。 也有的婦女病情嚴重時不能性qia,發生性交痛,非常痛苦。 這種痛常常在下腹部、肛門、腰部;有時放射到大腿處。如有以上癥狀和病史,應做詳細婦科檢查,可以找出疾病的原因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B超常常不能發現。如果很難診斷時,可以做腹腔鏡檢查,這項檢查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以完全確診,并可以同時給予治療。
痛經的原因,是什么引起的一回事?
簡介
凡是在月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、墜脹甚至表現下腹痙攣性疼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腰腿痛,有的伴有頭痛、頭暈,甚至影響學習或工作的,叫痛經。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。 原發性痛經多見于青少年,多在月經第一次來后的6~12個月發生,也就是初潮后6~12個月發生。 它多為功能紊亂,查不出盆腔內,也就是子宮及其周圍有什么病。不論是B型超聲或做檢查都查不出什么病。而繼發性痛經,也就是在以前沒有痛經病,后來才發生的,多是因為盆腔內有了其他疾病,并不是功能性的痛經。 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炎等均可發生繼發性痛經。
END
與你的好友共同分享這篇菜譜
Top10總點擊排行榜
24641蘆薈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24262桑椹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11833海藻的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
9484炸蛋絲的方法與技巧
8815年輕人多喝花生豆漿有什么好處
7346冷凍肉和新鮮肉相比是否營養
6977一天喝一杯牛奶有哪些好處
6328熱水焯青菜會破壞營養
5499腌菜種類有哪些?
53510香菜如何保存比較好
Top4熱點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