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法與步驟

  1. 1

    首先,不要吃生雞蛋。吃生雞蛋的習慣在一些人群中頗為流行,在有些地至今在飯店里還用生雞蛋拌米飯招待客人。其實,雞蛋是絕不可生食的。因為在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。抗生物素蛋白能與腸道內的生物素(又名維生素H)結合,生成人體難以吸收的化合物,導致生物素缺乏,產生食欲不振,全身乏力,毛發脫落等癥狀;抗胰蛋白酶則會抑制胰蛋白酶(消化蛋白質的酶)的活性,妨礙蛋白質的消化、吸收。雞蛋煮熟或炒熟時,其中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都會失去活性,可以放心食用。

  2. 2

    第二,雞蛋長時間煮燒也不妥當。雞蛋里的鐵主要存在于蛋黃中(呈亞鐵離子狀態),而蛋清中則含有硫離子,煮的時間一長,亞鐵離子就會與硫離子發生化學反應,形成硫化亞鐵褐色沉淀,從而妨礙了人體對鐵的吸收。其實,在我們食用久煮的雞蛋時,常可清晰地觀察到這種現象,具體表現為在蛋白與蛋黃交界處的部分蛋黃呈灰褐色。

  3. 3

    第三,雞蛋的膽固醇含量高,不宜多吃。膽固醇是功過各半的營養素。每天一般需要進食量為250毫克,相當于1個雞蛋黃的膽固醇的含量。可見,雞蛋營養雖好,但蛋黃內膽固醇含量高,所以青少年每天食用量最多不要超過2個,老年人以每天1個為宜。

  4. END